以牙还牙:来自南美的奇异佩剑齿捕食者不是佩剑齿猫

有袋剑齿虎Thylacosmilus atrox(左)和剑齿猫Smilodon fatalis(右)的头骨和生命重建。

布里斯托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并非所有剑齿都是可怕的掠食者。

剑齿猫,例如北美物种Smilodon fatalis,是最具标志性的化石动物之一,以凶猛的食肉动物而闻名。但是,剑齿的形状和大小各有不同,到目前为止,科学界已经知道将近一百种剑齿。

Thylacosmilus atrox(意思是“可怕的袋刀”)是一种著名的动物,大约在500万年前生活在阿根廷。

美洲虎大小的有袋动物,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有剑齿的猫相比,通常被称为“有袋剑齿”,通常被认为是趋同进化的经典案例-尽管动物具有完全不同的进化关系(例如有袋飞行的负鼠和胎盘的松鼠-两者当然都是滑翔机,而不是真正的飞行器)。

Thylacosmilus有巨大且不断增长的犬齿,使人们推测它是比表面上类似Smilodon的胎盘食肉动物还要凶猛的食肉动物。

但是,这真的像是一种灭绝的胎盘剑齿猫一样猛烈的捕食者,它们看起来很像现代猫,但是杀死猎物的方式却不同?

由布里斯托尔地球科学学院的克里斯蒂娜·贾尼斯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人员团队对该动物的头骨和牙齿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的发现发表在《 PeerJ》杂志上。

贾尼斯教授说:“本文的标题为“以牙还牙”,总结了我们如何看待这种动物。

“当然,它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犬科动物:但是,如果从解剖学的全貌来看,很多事情根本就不会加在一起。例如,它几乎缺少门牙,而今天的大型猫通常使用门牙来去除骨头上的肉,而且下颌没有融合在一起。

“此外,Thylacosmilus的犬齿与其他剑齿哺乳动物的牙齿不同,它们的形状像爪一样呈三角形,而不是像刀片一样呈扁平状。”

一项统计研究比较了Thylacosmilus与现今的大型猫科动物和绝种剑齿的猫的颅骨和牙齿的各个方面,证实了人们对其与胎盘假想动物的差异的怀疑。

西班牙马拉加大学的合著者Borja Figueirido补充说:“头骨表面看起来很像剑齿胎盘。

“但是,如果您实际上对事物进行量化,那么很明显,Thylacosmilus的头骨在许多细节上都与过去或现在的任何已知的食肉哺乳动物不同。”

还进行了详细的生物力学研究,比较了Thylacosmilus和Smilodon的头骨,模拟了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

伯明翰大学的Stephan Lautenschlager是进行这些分析的论文撰稿人,他说:“其他研究人员先前的研究表明,Thylacosmilus的咬合力比Smilodon弱。

“但是我们可以证明的是,两种物种在行为上可能有所不同:Thylacosmilus的头骨和犬齿在刺伤动作中比Smilodon弱,但在“后拉”式动作中则更强。这表明Thylacosmilus并没有使用犬只来杀死它,而是用来打开尸体。

最后,Thylacosmilus的其他牙齿也给将这种动物解释为猫似的食肉动物带来了麻烦,无论它们是否带有军刀。除了令人费解的门牙外,磨牙很小,并且没有像吃肉的动物那样沿侧面磨损。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Larisa DeSantis进行了详细的牙科研究,他补充说:“臼齿往往从顶部开始磨平,就像您在碎骨机中看到的那样。

“但是,如果您仔细检查牙齿表面的细微磨损,则很明显它是在吃柔软的食物。它的磨损与从新鲜的cas体中食用的猎豹的磨损最为相似,这表明它的饮食要比饲养圈养的狮子更为柔软。

“ Thylacosmilus不是一个碎骨机,而是专门研究内部器官。”

贾尼斯教授说:“这只动物的实际行为有点神秘,但很明显,这不仅是像剑齿猫一样的Smilodon的有袋动物版本。

“除了头骨和牙齿的差异之外,它的腿还短且僵硬,并且没有可伸缩的爪子,因此它在追捕猎物,扑食和holding住它方面会遇到困难。我怀疑这是某种专门的拾荒者。

“它可能雇用了那些犬只来打开尸体,也许还用了一条大舌头来帮助提取内脏:其他丢失了门齿的哺乳动物,例如海象和食蚁兽,也有大舌头,可以用来喂养。”

五百万年前,Thylacosmilus生活在阿根廷平原上时,它会居住在与任何现代生态系统截然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然后,大的掠食者是巨大的不会飞的鸟,“恐怖鸟”或“无形鸟”,现在都灭绝了。过去的生活可能与今天的生活截然不同。

Borja Figueirido添加了:“在今天的非洲,杀人犯是哺乳动物,而秃鹰一样的大鸟是清道夫。但也许是在五百万年前的阿根廷,情况却恰恰相反,而拾荒者正是哺乳动物。”

参考:“以牙还牙:克里斯蒂安·贾尼斯(Christine M. Janis),博尔加·菲盖里多(Borja Figueirido),拉里萨·德桑蒂斯(Larisa DeSantis)和斯蒂芬·劳滕施拉格(Stephan Lautenschlager)于2020年6月26日发表,PeerJ.DOI:
10.7717 / peerj.9346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