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ROS1基因突变国产靶向药TQB3101有望解决"药物入脑"难题

随着准确医疗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存在ROS1融合基因。ROS1融合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大约为0.7%-1.7%,常见于年轻人、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随后在多个癌症种类中也发现了ROS1融合基因,如胃癌、胆管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血管肉瘤、黑色素瘤等。

ROS1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具有相似性结构,ROSl与ALK的络氨酸激酶区域有49%的同源性,因此,克唑替尼作为ALK抑制剂也同样对ROSl驱动的肿瘤细胞和组织具有抑制作用。克唑替尼治疗后疾病控制率达56%-62%;在脑转移病灶经治或未治的患者中,克唑替尼治疗后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客观缓解率只要18%-33%,“入脑”效果不佳,对脑转移患者控制情况较差。

国药TQ-B3101问世,解决克唑替尼"入脑"难题

近几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款针对罕见靶点的靶向药相继问世,表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近期,一款由我国药企自主研制的ROS1靶点新药TQ-B3101以惊艳的数据、显著的疗效,在2020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上,引起轰动。

TQ-B3101临床Ⅰ期试验,共纳入了30例患者,其中27例为肺癌患者。结果显示:在全部患者中,整体缓解率为62.5%。

在接受350mg,每天二次治疗的8例患者当中,整体缓解率达到了87.5%。

在基线有脑转移的8例患者中,整体缓解率达到了62.5%。

试验表明,在提高整体缓解率的基础上,TQ-B3101能够很好的透过血脑屏障,对于脑转移患者控制情况非常好。目前这一药物的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并且患者招募也在继续。

TQ-B3101不良反应方面,常见的3级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降低(20%)、ALT升高(6.67%)、白细胞计数降低(3.33%)和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3.33%);在接受350mg,每天二次治疗的患者中发生剂量限制毒性1例,为3级ALT升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