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是癌筛“神器”,还是致癌风险因素?

PETCT将PET和CT两个成熟的影像技术相融合,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细准确解剖定位,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细准确等特点,有人会问了PET-CT是癌筛“神器”,还是致癌风险因素?

PET-CT检查可一目了然地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临床主要应用于肿瘤、脑和心脏等领域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PET-CT不能看作普通的CT扫描。做PET-CT时,需要向身体内注射放射性的药物才能显像,最常用的是放射性18F标记的葡萄糖(FDG),造成的辐射量约10-15mSV,是普通CT扫描的数倍以上。

PET-CT技术和设备进入中国十几年来,主要用户是癌症确诊患者。对肿瘤患者来说,PET-CT可以帮助医生精密观测病灶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安全地接受检查对肿瘤患者来说利大于弊。

PETCT显像最常用的显像剂是18F-FDG是指氟代脱氧葡萄糖,葡萄糖是人体三大能源物质之一,可以被PET探测并形成影像的正电子核素18F所标记,即18F-FDG。PETCT显像剂的半衰期仅有2小时,也就是检查后2小时,体内就有一半示踪剂已经被代谢掉,显像剂的放射性对人体是没有太大的影响的,而且会很快代谢并随人体的尿液排出。因此PET-CT的辐射量还没有达到致癌风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