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肿瘤放射治疗导致的治疗放射性肠炎怎么办?

放射性肠炎(RE)是指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正常肠组织经过照射引起的一种并发症,多发于盆腔及腹膜后肿瘤的放疗,其发生与放射强度和肠道屏障的放射损伤有关。

作为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放射治疗占据着重要位置,肿瘤患者中大约70%接受过放射治疗,在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减少复发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腹盆腔的放疗由于照射区域存在肠管分布,就可能导致了肠管的放射损伤。

根据临床观察和统计学分析,接受过盆腔肿瘤放疗的病人,70%会出现消化道症状,20%会出现慢性放射性肠炎症状,其中一半会影响到生活质量。

放射性肠炎的症状

放射性肠炎,在临床多表现为严重的脂肪泻、便秘、黏液脓血或鲜血便,迁延不愈者可能出现肠梗阻,进一步引起肠穿孔、腹膜炎等。

其中,血便和肠梗阻对患者影响很大,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引起抑郁恐惧心理,还可能引起重度贫血及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而对于慢性放射性肠炎,多发生在患者放疗后的6~24个月,也有放疗后10余年再发作的。

症状轻的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肠功能紊乱,或者黏液脓血甚至鲜血便,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肠腔狭窄、穿孔、脓肿,影响患者营养摄入,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甚至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肠功能衰竭,需要终身用肠外营养支持。

如何治疗放射性肠炎?

对于早期放疗出现的放射性肠炎,一般可通过调整饮食减轻症状,如避免食用刺激性、粗纤维类食物等。

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对症处理,如服用止泻、止血、缓解痉挛药物。肠道益生菌和肠粘膜保护剂对缓解症状有一定帮助。

有1/3的慢性放射性肠炎病人需要手术治疗,需要手术的主要是慢性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或肠瘘的病人。

慢性放射性肠炎手术极为复杂,放疗后肠管炎症导致相互间或与腹壁间严重粘连,腹盆腔内脏犹如一整块灰白的组织,即形成所谓的“冰冻盆腔”,需要仔细分离避免损伤正常肠管,以免引起短肠综合征。

另外,此类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也很有讲究,患者往往合并严重营养不良、腹腔脓肿等,术后也非常容易出现肠瘘等并发症,需有经验的中心进行多学科处理使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

好在多数病人经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肠管后,恢复满意,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在此提醒腹盆腔肿瘤患者,放疗后出现腹痛一定要留心,要及时认识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放射性肠炎,尽量避免后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